前两年影响医药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疫情,但是在疫情周期消化完毕后,疫情从助推医药到成为情绪拖累因素(剔除新冠业绩),我们认为,目前周期已经基本走完,后续将进入医药新常态。
1)第一阶段:市场关注防疫物资的供需错配,包括口罩、手套、体温枪等,至供给端不再偏紧,业绩兑现时周期结束;
2)第二阶段:市场关注疫情防控,包括新冠检测试剂盒及疫苗,至集采降价及业绩兑现时周期结束,2021年底至2022一季度海外新冠抗原需求大增推动国内部分企业业绩;
3)第三阶段:海外小分子供应链;
4)第四阶段:国内新冠小分子及其供应链;
5)第五阶段:当前的新常态阶段。我们认为,疫情对于医药板块的刺激已经接近尾声,转而成为医药情绪的压制因素。
【消费医疗】疫情短期是影响消费医疗的核心因素,近期全国疫情再度变得复杂,可能导致市场对于疫情之下的消费表现担忧再起。
疫情最终影响的还是业绩的复苏,短期可能受到类似9月上旬的业绩影响,但参考三季度业绩的高增速,我们仍看好复苏弹性。
政策方面,近期受到耗材、骨科等集采的预期影响,包括眼科、齿科等集采压制预期有望改善。
我们持续看好受疫情反复影响下,消费医疗能表现出更好业绩的弹性和业绩回补特性。
【CXO】目前CXO行业受到业绩高增长可持续性、新冠业务和大客户占比较高影响,从半年报在手订单、合同负债、capex的角度分析,行业仍处于较高的增长态势。
【生物制品】新冠疫苗贡献收入已滑坡,甚至相关资本化减值成为行业减分项目,疫苗行业逐步回归常规疫苗放量,创新疫苗品种如HPV疫苗、13价肺炎疫苗、二倍体狂犬疫苗等仍是行业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疫苗行业大单品的逐步放量,后续疫苗行业的高增长持续性和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成为疫苗行业维系估值的关键,包括mRNA疫苗等技术的开展进度。
从近期专家讲话看到对疫情还有预期,在更有效的疫苗、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可能后续新一轮的疫情将影响行业情绪层面的表现。
【医疗器械】
1)行业增速快:国内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受益于国内医疗新基建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增速有保障;
2)进口替代和海外逻辑:一部分器械产品的国产化率不足一半,提供巨大替代空间,进口替代与海外突破将是长期可持续的产业逻辑;
3)竞争格局良好:技术、资金壁垒高,研发周期长;
4)政策格局良好:暂时无集采影响,创新性器械给予一定放量窗口期,延长了创新器械的投资回报期;
5)疫情影响下业绩扎实:疫情影响下,升值空间大。
2022年9月7日,国务院常规会议指出对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近日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涉及医疗设备采购2,000亿元,之前市场担忧疫情影响医院设备购买支付能力,贴息贷款政策落地将支撑医疗新基建浪潮持续。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本机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基金管理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并确认已知晓并理解该产品特征性与相关风险,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