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华宸未来基金杨桐:有“诚敬”才有未来

华宸未来基金杨桐:有“诚敬”才有未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华宸未来,一个并不起眼的基金公司,因其子公司志高项目的风险处置,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杨桐,华宸未来基金上任不久的总经理,执意要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

杨桐虽然“飞来飞去”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在7月底欣然接受了《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的专访,用他的话说,“我正四处推动依法处置资管项目,若能为行业趟出一条路,值了”。

“用谎圆谎害了投资人”

在公募基金行业,人们似乎对杨桐了解不多,而对华宸未来志高项目却了如指掌,这不仅仅在于该项目机构投资者与资管公司的矛盾升级,还有华宸未来誓要打破“刚性兑付”的那份坚决。

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了解,华宸未来志高项目因债务人淮南志高动漫违约,导致信托在到期日将无法正常兑付(安徽金瑞投资集团持有份额1亿份,其他中小投资2亿份),华宸未来资产分别于2015年6月25日、6月29日及7月13日公告对该项目做延期处理,同时通过特定第三方在资管计划到期前受让中小投资者约2亿元的份额;7月21日,机构投资者与资管公司矛盾升级;7月23日,机构投资人到上海证监局进行了信访。

志高项目的风险处置,委实打乱了人们心中对该项目既定走向的预期。

7月底,在杨桐下榻的酒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了这位舆论漩涡公司的新任总经理。话题自然是从志高项目的风险处置谈起。坐在记者对面的杨桐,十分沉着,似乎一切成竹在胸。

“刚性兑付,说到底是一种脱离法治基础的经济行为,是用一种新的不合规或者新的不应该投的项目去覆盖一个老项目,实际上是掩盖以前已经存在的问题,用一个新谎去圆一个老谎。从中长期来看,它不利于财富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投资者。刚性兑付最直接的恶果就是让资源错配,有效资源不能配置到有效的方向,更不用说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杨桐开门见山,语重心长地说,“同时,从责任划分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用新的资管项目覆盖老项目,还是通过‘技术手段’以财富管理机构的自有资金垫付,其最终结果都是混淆责任。既无法分辨是哪个主体的责任、也无法区分是哪一个阶段的责任。投资风险并没有消除反而扩大,投资人的风险从前面的投资人转移到后面的投资人,或者转嫁到全社会。刚性兑付实际上导致了财富管理市场的扭曲。”

杨桐直了直身子继续说道:“我呼吁全行业坚决摒弃刚性兑付,要求问题项目的处置,都回到法律轨道上来,通过法律手段明晰每个项目、每个资管计划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理清各方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只有这样管理人才能够更加用心、更有责任心地做好财富管理。摒弃刚性兑付,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让该暴露的问题暴露出来,让项目的设计、设施、处置全过程更加阳光化,这有助于财富管理机构和投资人都更加认真地对待投资行为。在产品设计之初,财富管理机构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管理边界、管理责任。”

“尝试让它流动起来”

虽然华宸未来志高项目没有走向刚性兑付的道路,但人们对特定第三方受让人充满兴趣,甚至出现质疑。杨桐对此坦然一笑。

“华宸未来资产协调了第三方机构受让志高项目2亿元的份额,新的受让方基于对这个项目比较了解,觉得有能力去处置这个项目。第三方机构是对房地产有经验的专业机构,需要对志高项目实施主动管理,也能够在项目属地发挥自己作用,通过专业的研判、设计,提升这个项目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志高项目不应再是一个面对广大社会公众的项目,已经不适合于中小投资人持有。”杨桐进一步说道,“当然,受让方也不愿意连本金带利息一起接受,需要我们对受让方所提出的价格与投资人进行沟通确认,撮合双方。受让方在受让后,还可以再转让给其他方,做得好可以溢价给其他方,做得不好可以打折给其他方,这显然是正常的经济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财富管理行业,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应该逐步发展类似做市商的功能,一家金融企业或者数家金融企业甚至全行业范围,联合其他一些专业机构,通过各种经济形式,发起设立一些专项产品资金池,若看到有潜力项目到期了但存在流动性问题,可以通过议价向中小投资人去收购资管计划份额,也可以跟项目公司打交道,把其手中的权益收过来。所有的尝试方法其实就围绕一个点——让项目流动起来,对资管计划提供流动性支持。”他说。

据杨桐介绍,华宸未来志高项目的这次受让,是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资管计划受让平台,他一直想慢慢形成一种非常规范的做法。

“这个受让平台目前很不活跃,我们打算逐步尝试通过具体的项目和搭配的相关资源,一步步激活这个市场。华宸未来基金打算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当然,这绝不仅仅针对问题项目,事实上,优质项目也会有份额流通交易的需求。财富管理市场,既需要期望相对稳定回报的投资人,也需要一批想要高收益并能承担相应风险的投资人,还需要非金融的行业专业机构和金融专业机构,各个主体均衡发展良性互动,才能带来整个市场健康发展的未来。”杨桐说道,“基金公司或子公司旗下产品,要有公允价值,封闭的产品可以流通,开放的产品可以赎回,这样才能从技术上打破刚性兑付。”

我们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对行业要求会更高”

既然打破刚性兑付是大趋势,那么真正打破刚性兑付后,对资管行业会有什么影响呢?对此,杨桐早有预判。

“打破刚性兑付,势必会对财富管理从业人员、金融产品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他说,打破刚性兑付将对国内产品设计人员有了三个更高要求:一、专业化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产品应该有自己的思路,要去找有价值的东西并证明它有价值、并帮助企业实现这个价值,同时产品应该有每个时间点的公允价值和估价模式,要有区间变现手段;二、道德上也会提更高的要求,财富管理企业想做的事情从根本上必须符合社会利益,只有符合社会利益的事才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三、从业人员的风控意识必须大幅提升。风控应该是全流程的,只有每个人、每个环节都有风控意识,才有可能规避潜在风险,实现实质性的风控合规。

当《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提到管理边界的界定时,杨桐表示,作为基金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其产品要有公允价值、可量化、可变现,要做到尽可能保护到中小投资人的利益。总之,公允价值是界定管理边界的基础,流动性是实现管理责任的保障,如果资管产品能做到每个时间点的价值都有公允计量标准,“刚性兑付”的问题自然会消弭于无形之中。

“作为资管机构,无限的管理边界意味着会有无限的责任。金融企业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要清晰地告诉投资人;在自己能够管理的基础上,能做到哪一步。总之,在自己的管理边界里面一定要尽责。”杨桐补充道,“对于志高项目而言,以后的具体发展会有各种可能,如果受让的第三方更有实力,且对这个项目更有专业精神,把它做下去不是不可能。当然,这个就在我的管理半径范围之外了。作为华宸未来基金的总经理,我希望我们子公司以后尽可能少做自己不了解的项目。”

“有‘诚敬’才有未来”

坐在对面的杨桐,虽然一览无余地坦露了自己观点,但仍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萦绕在记者脑海中——他为什么偏偏迎难而上,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呢?

“基金行业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行业的未来与自己的理想能完美切合在一起。财富管理本来的意义就是做对社会有利的事,唯有此,这个行业才有可能得到大的发展,才有未来,这个价值值得挖掘。”杨桐讲到这里底气十足,“我们要挖掘的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大众利益,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去扶持的行业,我们完全可以既扶持这些行业发展,又让我们的委托人、投资人从中享受改革红利。”

杨桐在自己心中已经搭建起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公司发展框架,同样也是特立独行。

他接着介绍:利润是考评基金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华宸未来基金可能会首先重文化建设,力求做一个有道德的、符合社会大方向的、有理想的企业;其次,重在技能建设,不管是设计金融产品,还是日常管理,都要强调专业技能。

“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除了纯粹的契约关系外,还有其他东西要顾及。企业有责任帮员工成长,员工也应该回馈企业,员工和企业要一起回报股东,基金产品还要给投资人回报,实现份额持有人价值最大化。这几点,完全可以通过文化和法律、规章结合起来。对于企业来讲,需要一个法治文化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背景。”杨桐继续表示,基金公司应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能引导资金投向,作为理财的前沿机构,还应该正确地向监管部门传递一线市场的真实信息,便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调整和完善思路,进而制订出更加科学的法规制度,指导资管行业健康前行。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杨桐重点提到了两个字——诚敬,“有‘诚敬’才有未来,心怀诚恳、诚实、诚信,同时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对社会要有敬爱之心。基金公司应该建立这种文化,再加上专业技能的提升,必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