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面看,目前房地产行业贯彻了自2017年以来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之政策基调,在坚持全面调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因城施策。2018年12月住建部全国工作会议提出了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2019年工作目标,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今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房住不炒以来,部分房价上涨较快、土地交易活跃的城市及地区相继出台调控政策,有力地稳定了市场预期。19年财政支出降低安居工程目标预算、5-6月份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业融资加强监管,迅速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展望下半年及未来,我们认为,监管政策上将持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灵活应对,落实城市主题责任,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从基本面看,受按揭利率下行以及去年末政策边际放松影响,3-4月份房地产销售回暖,形成地产小阳春。一二线城市核心房地产资产在本轮周期中表现良好。5月份以来,楼市销售淡季叠加热点城市调控收紧,热点城市销售温和下行。受益于城市化扩围以及人口资源集聚,中西部二线城市销售量价齐升,楼市表现良好;三四线城市由于安居工程支出目标下降,市场逐渐降温。......
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整个资管市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2018年五一长假前夕,监管再次发文,这次《征求意见稿》已经确实地落地成为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令我们意识到金融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而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这次的指导意见出台最大的意义在于其正式宣告了混业监管的时代来临,因此这次指导意见的落地堪称中国金融改革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混业监管的设想由来已久,然而酝酿已久的政策总是迟迟得不到出台,打破刚性兑付,清理金融机构盘根错节的多层嵌套,消除资管产品的高杠杆,都是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但要破除这些扰乱市场的乱象,政策执行的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中央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快速出台指导意见,而且指导意见相较于征求意见稿也做了诸多方面的修改,比如将原先过渡期定在2019年的规定改成了过渡期至2020年底,体现监管机构已经充分考虑了市场的承受能力以及老产品的存续时间等因素,同时......
债券基金在很多基民眼中一度是储蓄和银行理财的替代品,是家庭财产不可或缺的投资配置种类。然而2016年底一波剧烈的债市风险让不少基民很受伤,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趋向保守,转而投向风险收益特征较低的货币基金。不过,仍然有投资者担心货币基金尤其是超大规模货币基金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对货币基金能否保持长期稳健的收益水平持观望态度,如果涉足权益类基金领域则难以承受相应的高风险。那么,是不是债券基金完全没有投资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影响债券基金的几个重要因素比如通胀,利率,风险偏好,久期组合,投资者可以从这几方面衡量是否存在机会。华宸未来基金债基管理团队认为,债券市场仍存在着结构性机会。2017年1季度,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国内的资金利率也开始不断抬升,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呈现震荡筑底的格局。金融降杠杆正在推进,但是目前央行降低资金面波动意图明显,预计流动性维持紧平衡态势。回顾历史,由于目前主要非基本面因素利空债市,影响期限相对较短,在利率债大幅回调后,也酝酿着结构性机会。债券市场仍有投资价值值得深挖,投资者更需要寻找值得信赖的债券基金管理团队从专业角度发现价值。根据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家庭财富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全民理财时代,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呢.如今,家庭财富规模、可选投资范围更加丰富多元,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财富积累不再拘泥于股票和房产,更多需要做的是家庭财产的资产配置。资产配置理念在几年前还只限于专业投资机构,而目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结构进化,家庭理财也步入了资产配置时代。与此同时,相对于家庭理财需求的日益旺盛,个人的理财知识、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个人精力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很多家庭的理财方式局限在单一投资品种上,或者盲从于坊间流传的投资热点,没有真正认识到各类资产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特征,也不了解投资管理背后的知识和逻辑,难以做到有效的家庭资产配置和财富积累。美国学者GibsonBrinson的研究表示:投资收益的约91%由资产配置决定。根植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固定收益类资产成为国内家庭理财中都应配置的大类资产。譬如,作为一般家庭理财配置,对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可常年保持不低于家庭可支配财产30%的配置比例,现金不低于家庭可支配财产的10%,而根据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和中国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来决定家庭权益......
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们体验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产配置荒。进入2017年,在监管全面收紧及MPA考核的压力下,债券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流动性冲击,资产荒转变成为了资金荒,3月底交易所的一天期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33%,令紧绷的市场基本面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在全球央行已经不再无节制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大环境下,华宸未来基金研究部认为:利率的上行将是大概率事件,债券市场无疑将是受冲击最大的版块。2017年1-3月沪深两市公司债发行规模较2016年同期下跌超过70%。2017年1-3月的月均发行量仅为2016年同期月均发行量的25%。而银行间市场1月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1748.2亿元,同比下降63.4%。然而,华宸未来基金研究部注意到虽然信用债市场整体显现出了疲态,但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市场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景象。一方面,光大转债发行规模达300亿,依旧获得了网上网下投资者的踊跃认购,网上中签率仅0.49%。由于再融资新规的限制,不少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筹备可转债的发行,2017年无疑对于可转债而言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另一方面,近几年可交债也成为了债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2016年......